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按:普惠金融的本质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核心要素在于金融服务是否具备可得性、价格合理性、便利性、安全性和全面性。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杨望,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杨玲宁在《当代金融家》撰文表示,现阶段银行可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革新传统金融模式,拓展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国外银行业在普惠金融的建设和发展上领先于国内银行,积攒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模式综述:国外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方向

一是金融基础教育的大力普及。

金融教育的普及是普惠金融源头治理的关键环节。普惠金融的重点对象通常是金融知识储备不足的低收入人群,吸引这部分人群进入金融市场将大大拓展普惠金融生态圈,刺激更多元的市场需求。长期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通过建立金融教育机构和专项部门,将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针对不同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开展特色金融教育等多渠道、多方式的手段传播金融知识,使得国民金融素质保持较高水平。而在金融科技的引领下,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发掘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利用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传播正规的金融基础教育,在手机端、电脑端推送智能化的金融基础业务知识和流程说明,大大提高国民金融账户获得率。

二是普惠性金融服务内容和过程的不断简化。

普惠金融的最终目标是期望服务对象借助金融手段,改善自身的福利水平。随着接受金融服务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切实提高金融账户的使用率成为了普惠金融发挥效益的要点。国外银行业针对普惠金融对象特点,在过程中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和信用监管,既为用户节省时间,又能实现合规性和低成本的双重保障;在内容上以支付、存款和转账为核心功能,简化业务流程,降低用户的知识性准入门槛,提高用户粘性,充分体现了“面向用户,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运用“从简”思想实践普惠金融的典型技术是数字支付,行业代表是印度支付银行。

三是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针对性导向。

为了满足普惠金融的全面性要求,海外银行业从不同维度对普惠金融的特定对象开设针对性服务。现实社会中女性接受金融服务的比例较低,导致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改善金融环境会更大程度地提升女性的边际收益,改进妇女的生活状况。据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数显示,全球范围内男性与女性的银行账户开户数仍存在7% 的差距。世界银行一直致力于缩小金融性别差距,在深入理解性别间差异化的金融目标和服务需求后,利用现代技术消除妇女面临的“准入性”障碍。肯尼亚M-PESA创造性地利用移动银行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将金融服务主动带到妇女身边,促使18.5万名肯尼亚妇女从勉强自给的农业转向商业或零售,进而增加她们的私人储蓄。

四是普惠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金融科技产业的兴起,对于传统银行业既是一场零售业务模式的颠覆性变革,也是借科技的东风实现普惠金融飞跃式发展的新兴机遇。海外银行业运用前瞻性思维调整战略布局,进军金融科技领域:对外通过投资并购技术领先型企业,招揽挖掘高端人才填补现有产品结构的空白,或者与科技企业联手,开展“技术+商业”式战略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对内洞察自身优势,结合掌握的丰富资源和对业内行情的经验积累,投入海量资金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根据CB Insights《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等银行业内巨头在广泛投资初创科技企业的同时,正逐步加大内部技术研发投入,实现自身业务模式的战略重构,其中在借助智能投顾、区块链两大技术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表现最为突出。另外,在与跨界互联网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零售业务上,海外银行业在实践过程中利用丰富的理财产品种类和大容量的历史数据库这两大突出优势,辅以数字化、个性化的营销助推,精准定位普惠性金融受众。马来西亚丰隆银行用年轻化的产品定位和“梦想存钱罐”的储蓄形式进行营销包装,西班牙国际银行通过“交易返利”不断吸纳用户群体,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在多样化的“金融科技+产品”市场竞争中,银行业通过提高差异化定位产品的吸引力,在普惠金融业务创新浪潮中屹立不倒。

海外实践: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问题。经济学人报道显示,由于高昂的服务费用和银行对信贷资产质量的严格把控,即便如英美这类传统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大量难以获得基础类金融服务的人口。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需要不懈努力,继续推进金融服务的全面性覆盖,相比之下金融生态比较脆弱的中国尤其如此。

富国银行——五大布局覆盖金融科技领域

美国富国银行集团作为美国商业银行中市值名列首位的行业巨头,以其三大核心业务——社区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被冠以美国银行业“零售之王”之名。占据富国银行近60%的利润来源,社区银行作为零售业务的典型商业范式而备受推崇。同时,社区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支柱力量,不仅为美国社会创造更多基层就业岗位,还承担了众多中小企业和农业贷款。现阶段社区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力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能进一步深入惠及大众的金融服务。

图1 富国银行金融科技五大布局

智慧数据

富国银行利用长期累积的数据优势,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既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消费建议与理财建议,也能广泛应用于自身经营中服务模式的改善。基于富国银行“2.5公里服务圈”网点布局理论,全美范围内共设有超过1.2万台富国银行的ATM机。为了提高验收支票承兑工作的效率,富国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出ATM风险模型,该模型可以识别支票是否会在几秒钟内退票,帮助银行快速做出决策并决定是否兑现支票。根据数据统计,98%的支票能准确通过模型审查,而剩余2%具有潜在风险的支票将由后台进行审核,大大提高了风控效率,有利于ATM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富国银行正是依靠建立数据仓库,为实现多种基于金融科技的低成本应用打下基础。

身份验证

大力推广数字化普惠金融意味着富国银行必须对数据网络进行更严格的管控,防止欺诈和网络犯罪行为盛行。目前,由富国银行和密苏里州创业公司EyeVerify开发的眼球扫描功能已经应用于部分筹集资金数额大、风险相对较高客户的账户登录。人脸识别、指纹解锁等生物识别技术的推广为富国银行在用户及业务范围的扩张提供安全保障。

无缝支付

为实现便捷化电子支付,满足普惠金融的便利性要求,富国银行联合大通银行、合众银行等19家美国银行推出免费、可实时转账的支付APP Zelle。较于其他支付软件,Zelle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与以富国银行为首的20多家银行和信用卡机构建立联动网络,可实现账户间即时转账。基于已有的庞大客户群体,Zelle在2017年的转账规模达750亿美元,交易量超过苹果公司先前推出的支付软件Venmo。

场景交互

除了通过社区银行的网点进行向下渠道扩张,富国银行还借助互联网金融实现24小时银行服务的全面覆盖。富国银行与苹果公司合作,在苹果手机短信服务iMessage中推出商用功能Business Chat,让消费者可通过短信平台直接与企业客服交流。另外,消费者借助API在 Safari、地图、Siri及Spotlight四种系统应用程序里可直接使用Business Chat联系客服,便于消费者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咨询银行服务。

金融科技整合

在与各类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之余,富国银行推出独立应用程序Greenhouse,通过整合以上业务及功能,提供多元化的交易方式,帮助用户高效管理借记账户和信用账户。

印度银行业——政府助推新招不断

为了遏制黑色经济交易及各类行贿受贿腐败行为,近年来印度政府竭力推行废钞改革,推广电子支付。在减税、赠送流量、免手续费等一揽子政策出台后,印度本土各大银行纷纷响应,紧随金融科技发展潮流,进行数字化转型。印度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反映其打造数字化经济体的坚定决心。作为印度经济的助推器,数字化经济是金融业系统化建设、发展电子支付体系、实现无现金社会目标的基础。

表1 印度各大银行数字化转型措施

资料来源: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2015年起,印度储备银行陆续发行21个经营许可证,用于开设支付银行和小型金融银行。支付银行是印度政府为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实现普惠金融目标而独创的一种新型银行模式,将目标客户定位为2.33亿还未开户的印度民众。支付银行主要针对客户储蓄和转账汇款需求开设功能较简单的金融服务,因此一般不支持信用卡和贷款业务。

FINO原是印度最大的私营贷款机构,在政策引领下转型成为第一批许可营业的支付银行。FINO的网点设立在印度各大贫民窟和棚户区,装修通常十分低调,这是FINO在经过调研后为满足目标客户的心理诉求而营造的“社区模式”。由于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和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网点数目,印度仍有近40%的人口从未体验过正规银行服务,而以FINO为代表的支付银行正通过提供简明适用的金融产品和亲民的服务走进印度大众的日常生活。

与多数企业追求互联网金融与移动用户的深度融合不同,印度一家支付技术服务商ToneTag结合本国电子产品的普及情况,将目光转移到国内近60%的非智能手机用户上。用户通过拨打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进行注册后,在遇到手机支付的情景时,无需连接互联网,将手机靠近可接收支付请求的电子设备即能以语音信号的形式将交易金额和交易细节发送到合作银行的IVR服务器。这种基于语音的支付技术不要求消费者掌握太多电子产品知识即可完成支付操作,有效推动印度城镇和乡村无现金支付进程。不仅如此,该项语音技术正逐步推广到远程开户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偏远的农村群体提供用户端口,解决传统物理网点痛点,从源头触及普惠金融本质。

经验启示:我国普惠金融业务转型模式探索

普惠金融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议题。从国外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中,我国银行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借鉴经验,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开启转型探索之路。

一是建立依托数据一体化的征信和监管体系。

根据国际通用的KYC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体系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金融机构间的数据共享,为多方平台合作提供便利。该模式可参考印度,尽管起步较晚,印度银行业借助国家公民身份数据库Aadhaar基于虹膜和指纹的生物识别技术,建立用户信息网络,迅速推广正规、简洁的金融服务,实现电子支付领域的弯道超车。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信用监督体系内部联系较弱,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息共享成本偏高,容易出现过度授信的问题。未来需重点应用监管沙盒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差异化监管和信用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是开展特色化的普惠金融形式。

当今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落脚点在农村。普惠金融进入农村的同时,农业生产模式正经历剧变。为了适应农业大规模产业链的各类需求,银行业可以依托大数据算法,挖掘需求点,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重点推出根据现代化农业生产特点设计的金融产品。针对小型农商的融资难融资贵、信用水平难评估的问题,逐步细化完善农产品抵押机制,打造具有鲜明新农村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

三是拓展普惠金融生态圈。

金融科技的应用加速了普惠金融生态圈的纵向深化,而很容易被忽视的是,如何横向延伸影响范围,让更多人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春风。国内银行业应该广泛吸收海外先进经验,借鉴、丰富和创新应用场景,实现金融包容性最大化。参考世界银行消除全球金融贫困的思路,可从我国普惠金融三大对象——农民、个体户、小微企业,三大核心问题——成本、效率、信用出发,逐个击破,实现生态圈的不断扩张。

根据国情特点,我国银行业在转型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几点问题。

首先,互联网企业冲击下,银行业要厘清竞争思路。当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银行业的颠覆。在面临艰巨的挑战时,银行业要抓住长期积累的两大优势:海量的历史数据和精密的风控机制。鉴于强监管背景下金融科技企业的资质问题,未来数字化趋势下,银行业可通过外包数据信息服务或者开展第三方合作提高运转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孵化内生技术,稳固自身竞争力。

其次,重视线下物理网点,注重线上线下两端结合。对于我国广大贫困偏远地区,物理网点的铺设仍旧是普惠金融必须迈出的第一步。银行“最后一公里”的渠道下沉不仅是当地用户的直接需求,也是当前、当地征信信息不完善的背景下最有力的监管措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轻型网点,未来基层银行将以智能化服务为主体,以人工服务作为引入客户流和解决部分遗留售后问题的有效手段。

此外,防范不自觉的“使命漂移”。金融科技因其能有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而普遍具有普惠性,但这不等同于普惠金融。银行业在借助金融科技推行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定要保证服务对象是中小微企业或征信不完善的个人。如若不能将普惠金融服务有效覆盖到长尾群体,或是由于针对服务对象的基础性金融知识普及不到位,使其在接受服务时存在障碍,将出现打着普惠旗号的使命偏离。

最后,在保持初心的同时,要认识到普惠金融的巨大潜力。银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投入大量资源发展普惠金融,不只是要完成宏观政策背景下实现普惠金融的新使命,还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普惠金融的市场需求,挖掘潜在经济效益。新形势下银行要结合金融科技的力量,主动下沉到客户端创造价值。普惠金融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未来数年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泉。

原刊于《当代金融家》2018年8月

话题:



0

推荐

杨望

杨望

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杨望,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深耕宏观经济与科技金融投资研究、战略咨询10年,访谈考察创新公司超过1000家,出版专著3本,发表200余篇学术或投资研究论文,主持或参与政府、高校、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多个重要课题研究与项目咨询。

文章